<td id="yc400"><option id="yc400"></option></td>
  • <option id="yc400"><kbd id="yc400"></kbd></option>
    <td id="yc400"></td>
    廣州漢鼎印務有限公司

    新聞動態

    家譜印刷完畢后,發現譜中出現錯誤怎么辦?

    2021-07-01

      家譜編修都是一族之事,如果發現家譜印刷完成,卻發現了錯誤,除了部分是人為故意導致的要追究責任外,還是要進行一個補救,那么怎么進行補救吶?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處理:

      一、撕頁

      小一點的家族修家譜印刷費用就是幾萬元,多一些上百萬都比較正常,撕頁,看似最直接了當的把錯誤去除的有效方式,再者不管怎么說家譜對于個人來說,多是一個精神的寄托,很少人會從頭閱讀到尾,雖然撕頁會造成家譜的不完整性,比起回收銷毀可能是相對較好的處理方式。

      另外如果有些是因為錯別字等原因,在小范圍的錯誤,可以通過撕頁,然后重新印刷補足這部分的,這種也算是比較好的處理方式。

      如果是世系錯亂等原因,就不能簡單以撕頁的形式去解決。

    族譜印刷

      二、回收銷毀

      回收銷毀,基本上是家族最不愿意承受的代價,一旦要回收銷毀,就意味著前邊投入的精力、時間、金錢等一切都白費了,大家覺得回收銷毀不太可能,這里放上一個回收銷毀的案例,目的就是為了敦促在修家譜的家族,一定要引以為戒,可不能把修譜當成兒戲。

      2003年3月,禹州市順店鎮某河村,在本村退休干部孫民(化名)倡導下開始編纂《孫氏族譜》。于當年竣工,并頒發族譜400余套。

      但族人孫某朝等人事后發現亂輩、亂配、年齡亂寫等錯誤267處。

      據他們統計,寫成一人有仨爹的一處;一人倆爹的三處;父女相配、兄妹相配的各一處;還有父親比兒子、女兒大69歲、1歲就參加工作的等,招來了族人的激烈反對。

      2006年,孫某朝等12人將孫民起訴到禹州市人民法院,要求法院判令被告無條件收回400套《孫氏族譜》;經過法官多次做工作,原告同意撤訴。雙方達成了以下協議:2006年農歷八月底前,孫民要將族譜收回銷毀,以消除影響。

      三、手動修改

      此類錯誤,多是別字,或者人名等問題不大,但是又發現了錯誤,不修改不對,修改又太麻煩,但是對于當事者的家庭來說,如果把人家的先祖名字搞錯,多多少少還有點不舒服,而且不加以修正,可能下次修譜就按照這個版本繼續,那么就是一錯再錯了,對于以后的修譜,也容易引起爭議。所以可以通過手動修改,手動修改在以前老譜上還是比較常見,也不算犯忌諱。

      四、增加勘誤表

      在以前的正規出版社出版的刊物很常見,就是把文中出現的錯別字或漏字等集中另行頁面詳細注明“第幾頁第幾行第幾字
    ”更正為“某某某”、這樣既簡單省事又便于查對。

      五、譜書不做處理,等待下次修譜更正

      譜書不做處理,等待下次修譜的時候更正,這種問題一般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也不是撕頁替換或者手工修改能解決的。

      比如一些世系缺失需要增添等,如果加上遺漏的世系就要牽一發而動全身,重新排版,然而譜書已經印刷,根本就不可能重新排版。

      所以如果缺失世系太多了話,民間常見的處理辦法就是補(增)修,比如上次修譜是七修譜,這次還是七修譜,只不過是補修家譜而已,補修家譜不是按照十五年或者三十年一修,而是時機成熟就可以補修。

      怎么杜絕家譜先印刷完畢后,后發現譜中出現錯誤這種問題?

      等譜書印刷完成之后才發現問題,這種情況確實是不多見,一般出現這種問題,很多就是家族不了解修譜的流程,沒有“三校”的概念,或者人手不足,趕時間倉促印刷導致的。

      家譜初步編修完成之后的草稿,會有一個“三校”的過程,不管是委托修譜機構還是自己家族編修,修完之后都應該打印出來進行校對,從人名、世系關系、錯別字、繁簡統一等全方位進行校對。印前先電子譜校正,盡可能各房頭。各支人都能找出人來校正發現錯誤。立即校正。

      初次校對完之后,修改已發現錯誤信息,然后打樣,挨家校對簽字確認。正式印刷前把錯誤盡可能的降到最低。稱之為“二校”,“二校”完成之后,待第三次打印核對,作為最后一次核對,分批次少量印刷。各分支負責人保證人手一冊。發現錯誤在下次印刷時校正,并在后面備上前次勘誤表。再將發現的錯誤信息修改更正,方才印刷譜書。

      一般情況下,在一校的時候,可能會發現一些問題,但是仔細核對修改后,經過二校和三校基本上問題就非常少了。

      所以建議正在修家譜的家族不要托大,切忌搞“一言堂”,不要幾個人一商量就閉門造車,要多跟修過家譜的家族取經,遇到問題多向譜牒研究者咨詢,更不要相信部分自媒體的網絡營銷文鬼話,比如《家譜多久修一次合適?十個修譜師,九個說錯》,這種文章完全就是扯淡,甚至是在詆毀一個行業。

      我們知道修譜有一定的區域性,修譜的規矩也有很多,又有十里不同俗的說法,但基本上禮數是相通的,譜師很多都是子承父業,他們的話都不信了,編修家譜還能信誰?

    <td id="yc400"><option id="yc400"></option></td>
  • <option id="yc400"><kbd id="yc400"></kbd></option>
    <td id="yc400"></td>
    久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