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02
印刷品出現與滾筒軸向平行的、墨色深淺不一的條痕印跡,稱為印刷條杠,俗稱杠子、條子、道子、條頭,這是一種在平版膠印中較為普遍的且難以解決的印刷故障。今天,印刷家就和大家一起看看幾種常見的墨杠類型及解決辦法。
一、齒輪杠
【故障現象】
整個版面都分布著杠子,一般是墨杠,形似搓衣板,每條杠子之間的距離為印刷滾筒傳動齒輪的節距(t=πm)。
【故障原因】
齒輪制造及安裝精度不夠、齒面磨損、齒間距過大或個別齒的損壞致使齒輪在傳動時輪齒嚙合不準而產生振動,使相互接觸的滾筒表面發生滑動摩擦,導致印版版面的網點變形,呈橢圓形或因輾擠而增大,轉印到印刷品上產生條痕。此種故障不但使印刷品出現杠子,還會加劇齒輪磨損。
如果齒輪有一個齒損壞或齒間有異物,在印刷品上就會有一條杠子,且固定在某一個位置上。
如果把一對嚙合齒輪的其中一個旋轉90°,杠子的位置就會相應發生變化,則就可斷定是該齒輪的問題;如果杠子的位置不變,再把另一個齒輪旋轉90°,若兩個齒輪分別旋轉后杠子的位置仍無變化,則可斷定不是齒輪的原因。
【解決方法】
適當減小齒輪中心距或齒側間隙,將滾筒包襯改為軟性襯墊,以增加包襯的彈性。情況嚴重時,必須更換一副新齒輪。
二、震動杠
【故障現象】
印張的局部位置有杠子,且位置固定,出現杠子的部位與某規則振動有關,這種杠子一般是墨杠。
【故障原因】
膠印機在運轉過程中存在著許多不平衡的因素,難以直接辨明是由何種振動造成的,需要分析振動源:
滾筒空當進入滾壓時引起的沖擊和振動;
壓印滾筒叼牙開閉時產生的沖擊和振動;
滾筒離合壓時產生的振動;
滾筒體本身不平衡,高速轉動時由于慣性作用而產生的振動;
往復運動的遞紙牙機構因慣性力而產生的沖擊和振動;
收紙鏈排叼紙牙板開閉時產生的振動。
【解決方法】
根據杠子的具體情況,逐一檢查上述機構的運動狀況或更換不合格的零件。
三、輥杠
【故障現象】
杠子較寬且位置不固定,印刷品前后墨色輕重不一。
【故障原因】
棍杠子分為墨杠和水杠兩種,多數是由墨路系統設計不合理或墨輥壓力調節不當,使勻墨系統補充不足造成的。膠輥的直徑、支撐點、圓柱度、棍頭與支撐孔的配合間隙以及膠輥表面的硬度等對輥杠子都有影響。
四、其他原因引起的杠
①橡皮布
橡皮布松弛后會隆起,在壓力時產生滑移,形成杠子。這種滑移是間歇性的,印版滾筒與橡皮滾筒壓力越大,滑移現象就越嚴重。因此必須及時解決橡皮布松弛問題,否則不僅會形成杠子,還會導致其他的一系列問題。
要避免墨杠的產生,應選擇伸縮性小、彈性合適、吸墨性好、厚度均勻且表面平整的橡皮布,目前氣墊橡皮布最好。
②襯紙
如果使用硬性襯紙,雖然印刷出來的網點清晰、層次豐富,但對機器的精度反應靈敏,容易形成杠子,所以中、軟襯紙較好。而橡皮滾筒與印版滾筒之間的壓力太小,也容易形成墨杠。
③印版
網目調版的摩擦力大,不容易出現墨杠,實地版與細線版的摩擦力小,易滑動,網點增大容易顯現。
④紙張
白板紙對墨杠的反應較為敏感,銅版紙比膠版紙光滑,也容易產生墨杠。
⑤油墨
粘度大的油墨內聚力大,不容易出現墨杠。稀薄的,透明度大的油墨,墨杠就比較明顯。另外,墨色與墨杠的產生也有關系,黑色墨容易顯現墨杠,黃色與紙張色度相對接近,不易顯現墨杠。
五、常見杠子的解決方法
滾筒的傳動齒輪磨損嚴重或間隙過大,會引起杠子。
齒面沾污,齒間隙中嵌有硬物或齒根部堵塞,會引起杠子。
解決方法:合理保養、維護并清除異物,即可減少或避免事故。
滾筒軸承磨損嚴重,會引起杠子。
故障現象:紙張叼口處有幾根寬墨杠,其中有少數呈等距離。膠印印刷過程中,軸頭與軸套不可避免的會磨損,當潤滑系統斷油或有污垢進入油槽時,會磨損更快。當軸套與軸頭磨損后,叼口受壓會立即產生滑動摩擦,易形成墨杠。
解決方法:在橡皮布內墊襯紙,使叼口勢呈梯形,以減小叼口合壓時產生沖擊,或用耐磨損的軸承代替。
如果橡皮滾筒與印版滾筒的之間壓力過大,橡皮布在受壓的作用下,會產生較大的滑動摩擦,造成網點變形形成墨杠。
解決方法:調節兩滾筒間的壓力,而不要盲目的往橡皮布里加襯紙。
包襯不合適
印版、橡皮布的包襯不合適,其間的滑動摩擦力就會驅使印版滾筒,即滾筒表面驅動與滾筒齒輪驅動相抵觸。當這種故障發生在壓力較小而橡皮滾筒包襯偏厚的地方時。
解決方法:減少橡皮滾筒與印版滾筒之間的線速度誤差,適當的減少橡皮滾筒包襯和加大印版滾筒的包襯。
滾枕壓力不當
接觸滾枕型膠印機的滾枕壓力不當時就會產生杠子。滾枕的接觸狀況和齒輪的嚙合情況相關,滾枕壓力不當,齒輪嚙齒不好,滾筒就容易造成震動,產生杠子。
解決方法:根據說明書調整滾枕壓力。
注:滾枕太臟也會產生墨杠。
著墨輥與印版壓力過大
如果著墨輥與印版表面的線速度不一致,其間就會產生摩擦。著墨輥的前后兩根對墨杠的產生較為顯著。當著墨輥與印版表面接觸寬度超過6mm時,說明印版表面壓力過大或靠版太緊。當著墨輥經過滾筒空檔而碰到印版叼口邊緣時,就會產生沖擊,使墨輥上的墨層不勻,在叼口處便會產生一條墨杠。
當有兩根或者有更多的著墨輥與印版靠的太緊時,情況會更嚴重。而第一色的杠子對印刷品質最為不利,這種故障均發生在靠近叼口處。
解決方法:減輕水輥與印版的壓力。
著墨輥與串墨輥壓力過大
解決辦法:墨杠位置不固定,應使著墨輥與串墨輥壓力適中,5mm以內最為適宜。
著水輥與印版壓力過大
這時也會出現跳動,形成水杠。當著水輥靠近印版太緊時,在經過滾筒空檔后,就會撞擊印版叼口邊緣,在靠近叼口處形成水杠。
解決方法:減輕水輥與印版的壓力。
串墨輥齒輪、介輪嚙合不準或磨損,造成齒輪磨損嚴重,間隙過大,光潔度不夠,噪聲大且手感發麻,墨杠呈細籬笆狀,其間距等于串墨輥齒輪間隙。
墨輥軸承磨損。
墨輥軸承損壞將導致墨棍運轉不正常,經常在印版上打滑,并形成杠子,以水杠為主。
解決方法:更換墨輥軸承。